滇池素有“高原明珠”的美譽,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滇池水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迅速惡化,成為了我國污染*為嚴重的湖泊之一。
?
?
作為國家重點治理“三河三湖”的難點,一直備受關注。公開數據顯示,中央和地方政府歷年在滇池保護上的財政投入總額已超過600億元。
?
?
十三五期間,昆明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,通過全面深化河(湖)長制,推動滇池保護治理,經過多年艱難治理,滇池治理終見成效,水質接連提升。
?
?
“十三五”規劃滇池的101個項目完成96個,完工率95%,滇池保護治理“三年攻堅”行動實施的322個項目完成310個。
?
?
據統計,2016年,滇池水質由持續了20多年的劣V類改善為全湖V類,2017年滇池全湖水質繼續保持Ⅴ類,2018年上升為Ⅳ類,2019年、2020年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。與2015年相比,2020年滇池主要污染物指標明顯改善,化學需氧量下降36.7%、總氮下降26.2%、總磷下降44.6%。目前,昆明滇池已連續3年全湖水質達到IV類。
?
?
但是,分析人士指出,“當前,滇池治理仍然處于爬坡過坎、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”。滇池保護治理形勢仍舊嚴峻。
?
?
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、云南省政協常委、云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原院長段昌群說,滇池治理要有三個“跳出”:一是跳出滇池解決滇池問題,因為污染表現在湖泊中,癥結還在流域內;二是跳出水體治理水環境,因為問題出在水面上,根子還在城市中;三是跳出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,因為所有的環境問題根本上是人的問題、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問題,只有把環境問題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進行研判和破解,才能跳出頭痛治頭、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。
?
?
立足當前滇池治理困境,“十四五”新發展階段,昆明市政府按照“節水優先,空間均衡,系統治理,兩手發力”的治水方針,落實“五個堅持”、“四個徹底轉變”的治湖思路,堅持“科學治滇、系統治滇、集約治滇、依法治滇”。
?
?
近日,按照市政府安排,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牽頭,組織編制了《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“十四五”規劃(2021-2025年)》。正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,其中對滇池治理提出具體目標。
?
?
到2025年:
?
?
滇池保護治理擬實現草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、外海水質達到IV類的目標。35條入湖河道中19條達到Ⅲ類及以上,16條達到Ⅳ類。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,分為控源截污、水生態修復、水資源保護與再利用、精細化管理、專項研究 5 類,共設置規劃項目 85 項、規劃總投資 133.57 億元。
?
?
到2035年:
?
?
滇池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,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質均力爭達到Ⅲ類,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,河湖生態流量(水位)得到保障。水源涵養功能方式總體形成,河湖生態流量(水位)得到保障。水源涵養功能有效保護,河湖生態緩沖帶得到維持和恢復,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明顯提升。
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